
牛津。嘆息橋。Bridge of Sighs。Oxford。
當初乍到牛津,在語言中心的安排下,深入拜訪了幾個知名學院;比起對照旅遊書、按圖索驥,在真人語音的帶領下,感受是別有不同。
比如,為何古老的牛津建築物都會有高高的尖塔?因為牛津大學一開始只有宗教課程。想像古老時代,許多課程都是以宗教為起源,延伸至哲學、語言、法律等;愛莉絲夢遊仙境的作者是數學系教授,他在教書之前便被要求成為神職人員。因宗教的背景,堅挺的屋頂,有上達天聽之意。
門牌號碼其實大有學問,但要解釋太複雜了,省略。
當初的嚮導是John,年約六十幾。他告訴我他是劍橋畢業的,在他那年代必須要先通過學院的申請,才有資格在牛劍學校選讀。由此可見,當時學院的力量多大。
我問,為何有些學院(e.g. Christ Church)這麼有錢?John答,這些學院和宗教有緊密相連,許多“好雅人“過世後,大抵有買贖罪卷的類似心態,便將龐大家產捐贈給這些學院。
可惜,我上的課程短暫,這樣的school trip畢竟難包含牛津所有的景點;乃至我到牛津三個月後連嘆息橋在哪都不知道。(其實知道位置,但沒事也不會繞過去就為了像觀光客一樣拍張照)
這兩天因到Bodleian Library (Old Library)才目睹玲瓏有緻的嘆息橋。建議早晨有霧時來看看,頗古色古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