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我已經不只一次提及牛津的圖書館其實頗不人性。我指的是歷史較悠久的圖書館,如Bodleian和Taylor這兩間。主要是燈光太昏暗,現在正值冬季,天黑的快,在這兩間圖書館真的是不耐久留。

此外,在Bodleian的書是不外借的。因此,若有想要閱讀的書籍也只能帶著筆電,邊讀邊做筆記。說到這裡,我回想起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女士提及錢鐘書在牛津的“筆記生涯“。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多了,大家都知道寫筆記是多麼的耗時!我自己是老師,要求學生超的筆記講求簡潔扼要,否則,學生抄到後來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折一段楊絳的文摘和大家分享: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3608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