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有一門是Individual Differences。探討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年齡、動機、aptitude等影響。無邊無際的話題,短短數堂課實在難以一網打盡。
說到動機,許多英語教師喜歡進行歌曲教學。我想,這本意是不錯的。
以前國中時最喜歡老師教我們唱歌,因為不用考試、不用寫文法、就算不開口唱也沒人管你。老師光抄歌詞就用了半節課,含含糊糊翻譯,tape放下去一節課就沒了,輕鬆的很。看來英語歌唱教學真是令人皆大歡喜的教學技巧。
等等!英語歌曲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不是為了偷懶!依據Garner提出的多元智能,這是很重要的一環!!!延伸到國小還有帶動唱,跟TPR正好搭上關係。為了立竿見影之效,下次教學應該一一驗收,老師也要認真親自獻“聲“???
嘿,若真如此,英語歌唱教學好像不如想像中容易呢。
我一直有一個提問。我國高中時恰巧搭上哈日風潮!愛看日劇、愛聽日曲、愛嚐日食、愛用日貨。對於日本發音我不陌生,認真學習必定潛力無窮呵。我是不是充滿動機呢?
只是,我卻遲遲未開始學習!每天吃著日清泡麵,昨日才看重播日劇,方才又聽了吉田美和的歌,為何我還不學日文。
動機這玩意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太喜愛太習慣不等於有強烈動機;被半強迫學習往往效果驚人!
我討厭日文的高中同學在誤入歧途修了必修日文課今天日文比英文好哩!想想,他高中的志願可是當一名英語教師,現在靠著日文在商場行遍天下
動機阿動機!你似乎也莫測高深喔!
(天~我真是在胡言亂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