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09, 2008
photos from博客來
來英國玩的朋友,若問我有什麼行前閱讀的功課,我必定會推崇啞行者(蔣彝)的書。
現在有許多作家,以圖文並茂的旅遊書須引讀者的目光。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相機是奢侈品,想要記錄旅遊當下的心情,還是得回歸最實際直接的方式:紙、筆、墨(作畫)。而蔣彝,可算是這文類的先驅,而且還以英文寫作,與英國當地人分享他的獨到眼光。
蔣彝之所以取筆名為啞行者,約莫是期許自己以圈外人的眼光,看看英國人的文化、思維邏輯及生活方式。字裡行間,不難發現蔣彝的幽默;不愧旅居英國多年,他已然學得英國佬一兩招。蔣彝旅居英國,受到許多當地文人的厚愛、歡迎,但念玆在玆的是中國家鄉的一切一切。他總將在英國體驗的事物,與中國文化作連結、比較;透過他的文字,我對自己身為中國人該有的驕傲和文化有一層體認。
從他的牛津畫記,我亦認知到不同時代的學子的讀書環境、生活方式。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糧食供應緊迫,學子們到學院用餐都有嚴格的配額:大學生精力旺盛、食量也相對大,但廚師也愛莫能助。時間再往前挪,牛津男學生可分到兩間房間、女生則是一間;我不知這用意何在,作者也為加以交代;但早期人唸書會帶僕人,也許那是給僕人住的地方?更多更多有趣的故事,讓身處於牛津的我,也讀得興致盎然、津津有味。
蔣彝的一系列遊記為:倫敦畫記、牛津畫記、湖區畫記、愛丁堡畫記。
我身邊有前兩者,而這四個城市我皆拜訪過;不知我認識的湖區和愛丁堡和蔣彝比下的城市相比,差別何在?
你們知道嗎?頗有名氣的Blackwell書局仍擺放著牛津畫記(英文版),一本要價約莫10磅!比中文版貴上許多!!!我不死心,轉往高街(The High St.)的二手書店尋貨,店員慢條斯理地告訴我,若有蔣彝的書,總是很快被眼尖的讀者購走;當然,我是敗興而歸。
雖說敗興,但又不免覺得驕傲。
我以為現在的牛津人不見得懂老式牛津的精髓、美。好在還有不少人,願意透過一個東方人不偏不倚的記敘,追尋已不復見的風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