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4, 2009

Source: Tamelyn

在人的互動當中,會錯他人的意思、甚至冤枉他人的事情就像吃芝麻餅掉芝麻一樣容易。


在學校和學生相處時,常會因自以為的求好心切,而先強迫他們完成某事。(我不敢信任他們的執行力。)
與父母相處時,我反倒是常被冤枉;看來他們不信任我在社會上打滾數年,已經有一定的判斷力。

我的學生乖乖聽我的話了,但是就算不惹麻煩,他們會理解我的苦心嗎?
為了讓我搞不清楚狀況的父母安心,我只好常常撒白色謊言;若他們知道自己的女兒耍手段,不知作何感想?

對我來說,不是凡事不管才叫信任,也不是事事介入才是關心,在兩個極端中間還有許多適合情況的教導,這也是教養無法配方化的理由。
教養家BuBu說得這番話身得我心。

我的父母已經太老,做子女的也不願意難為他們改變想法。而我的人生(事業)才開始,我希望對自己的學生、小孩施以更人性、中肯的教養態度。

當父母嘴上說著「我早就告訴過你」、「我早就知道你會這樣」時,心裡難道曾經產生過一絲絲料事如神的愉快嗎?所以,我想的是:無論是當父母或做為其他孩子的長輩,我不要把大人的角色當成檢察官或法官;我只要在引導的工作上下工夫、做一個好大人應該有的好榜樣;我用誠心來了解與我有生命經驗差距的孩子們,用這樣的基礎來思考教養的方法。
大人不等於成熟的人。即便我們把事情做對了,也不等於自己有權力命令、指揮、遙控孩子們該怎麼做事情。有時候,適當的讓步和妥協,可以拉近孩子對我們建議的接受度。

Kids, I don't want to be a judge, I would like to be your good advisor. 

更多教養文章,請見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