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蟲,也做玩家>>
從小到大,身邊總是會出現很會玩但又很會唸書的同學。一開始我會認為這是人家天資聰穎,不須下苦功,就可以取下佳績。後來我發現,其實這些人看似不放棄任何出遊、派對,但關起書門念起書,那種蠻勁也是頗嚇人的。我在高中時期,慢慢體悟自己不是書呆子的料,也沒有那份灑脫盡情玩樂。既然如此,不如做一個快樂的中間人,有唸書也有休閒娛樂;不期待自己名列前茅,也不放棄悠然的生活態度。意外地發現,我在這段時間特別會掌握時間,讀書的時間雖無拉長,但專心度有增加,成績也出乎意料地好。我不敢聲稱自己是書蟲也是玩家,但以體認均衡生活的美妙。
來牛津,說真格的,我還沒有碰到什麼絕頂聰明的奇才。但是我周遭的人都會有幾點特質:認真、願意思考、有堅毅的意志力。此外,這些人都不忘為自己在煩忙的生活中找樂子。但接下來呢?
接下來是將樂子加深加廣!變成自己文明資產的一部份。我深深相信看似平凡無奇的東西背後都有它深遠的學問、歷史。一個人若擁有許多衝突面,那他的生活必多采多姿。如:作家張姝英,本身是理工背景,但會寫小說,也喜愛打拳擊。作家劉軒,哈佛大學心理系博士,現在從事DJ工作。
昨天和父親通電話,心中小小困擾。這傳統的老人還為我在牛津唸書沾沾自喜,心中構築的美好藍圖:念博士、在高等機構執教、、、等。我雖感激父母在金錢上的支柱,但父親構築的藍圖並不是我想要走的路。如果我不是一自己的才能、興趣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也就活不出生命的價值了!看來,會去要跟老人家好好溝通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